凝胶渗透色谱[GPC(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)][也称作体积排斥色谱(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)]是三十年前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液相色谱,是色谱中较新的分离技术之一。利用多孔性物质按分子体积大小进行分离,在六十年前就已有报道。McBain用人造沸石成功地分离了气体和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,1953年Wheaton和Bauman用离子交换树脂按分子量大小分离了苷、多元醇和其它非离子物质。1959年Porath和Flodin用交联的缩聚葡糖制成凝胶来分离水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样品。而对于有机溶剂体系的凝胶渗透色谱来说,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制备出适用于有机溶剂的凝胶。二十世纪60年代J.C.Moore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结合大网状结构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经验,将高交联度聚苯乙烯凝胶用作柱填料,同时配以连续式高灵敏度的示差折光仪,制成了快速且自动化的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仪,从而创立了液相色谱中的凝胶渗透色谱技术。
凝胶渗透色谱分离过程是在装有多孔固定相的色谱柱中进行的。当尺寸大小不同的分子通过色谱柱时,可占据的窨体积也不同。对流动相分子而言,填料孔的尺寸大得多,因些,流动相可以自由扩散出入;而大小不同的样品分子则要渗透到不同的孔中,较大的分子只能进入较大的孔中,较小的分子不仅能进入大孔、中孔,还能进入较小的孔。因此,较小分子在柱内流经的路程和时间比大分子长得多,这样,当不同尺寸的高聚物分子流经多孔色谱柱时,大分子先被淋出,而小分子后淋出,因而高聚物分子便按照尺寸大小分开了,用检测器对其分别进行测量就可以获得样品的组分信息。
凝胶渗透色谱有两个主要用途——表征聚合物和将混合物分离成独立的组分,例如聚合物、低聚物、单体以及任何非聚合体的添加剂。凝胶渗透色谱是目前仅有的能表征聚合物分子量分布(所有合成聚合物都具有的性质)的技术。此外,聚合物混合物也可以被分离成独立的组分,例如聚合物和塑化剂。天然存在的聚合物(例如木质素、蛋白质和多糖)也常用极性有机相或水相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研究。凝胶渗透色谱对低聚物和小分子的分离也非常出色。